一、学校简介
西安航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学校创建于1955年,原名为西安航空工业学校,隶属原航空工业部。1957年合并兰州航空工业学校。1960年升格为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安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后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复原。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划转地方,隶属陕西省人民政府,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
学校现有沣惠、阎良两个校区,占地1158亩,校舍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7亿元;纸质图书112万册,电子图书15000GB,中外期刊1200余种;有航空综合实验实习基地、飞机结构实验室等实习基地及实验室13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4个;设有集教学实习、生产、科研于一体的校办工厂,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成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军工装备研究所、省级泵类装备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00余人,专任教师696人,其中教授39人,副高职称17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403人;学校聘用兼任教师177名,其中院士2名,著名专家学者10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6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学会担任职务。学校设有飞行器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能源与建筑学院、计算机学院、车辆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和体育部等14个教学院(部)。学校共开设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72个本、专科专业,覆盖航空航天、机械、材料、电气、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12个专业大类,涉及工学、管理学等6大学科门类。拥有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已建成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其中本科7门)。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部软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等科研课题160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3项、专利68项,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收录102篇,核心期刊收录769篇。
学校紧紧依托行业优势,打造航空特色品牌,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等数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以“海航机务班”、“天航机务班”、“海航空乘班”等为代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同步提升。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多次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陕西省首个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派数十名学者赴国(境)外学习、交流与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西安航空学院始终坚持“立足陕西,服务航空,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提出了“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的人才培养观,明确了培养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工程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奉献精神、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截止2014年,学校共有14个本科专业,全部为工学类专业,涉及航空航天、机械、车辆、材料、计算机、电气、仪器、自动化等专业大类。2014年12月,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397人,占学生总数的42.55%。
2014年学校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门类 |
设置年份 |
1 |
飞行器动力工程 |
082004 |
工学 |
2012 |
2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082003 |
工学 |
2012 |
3
|
交通运输 |
081801 |
工学 |
2012 |
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080301 |
工学 |
2012 |
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080202 |
工学 |
2013 |
6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080203 |
工学 |
2013 |
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080601 |
工学 |
2013 |
8 |
自动化 |
080801 |
工学 |
2013 |
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0901 |
工学 |
2013 |
10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081002 |
工学 |
2013 |
11 |
机械电子工程 |
080204 |
工学 |
2014 |
12 |
机械电子工程(中德合作办学) |
080204 |
工学 |
2014 |
1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401 |
工学 |
2014 |
1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080501 |
工学 |
2014 |
15 |
汽车服务工程 |
080208 |
工学 |
2014 |
(三)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4年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4911名,其中本科2406(陕西2143)名,实际录取共计4980名,其中本科2456(陕西2183)名。本科录取批次为本科二批和本科单独批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本科招生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陕西籍新生占89%,东部省份占5.2%,中部省份占3.6%,西部其它地区新生占2.2%。
从各省录取情况看,山西、河北、黑龙江、浙江、山东、河南、新疆等7省录取最低分均超出所在省省控线40-71分;安徽、湖北、陕西、甘肃等4省录取最低分超出所在省省控线20-39分;辽宁、江苏、广东、重庆、四川等5省录取最低分超出所在省省控线1-19分。有65%省份录取最低分超出所在省省控线20分,占本科录取新生总数的96.3%,生源质量较高。2014年陕西录取最低分高出二本省控线20分,比2013年录取最低分与二本省控线分数差高出8分(2013年陕西录取最低分高出二本省控线12分),一本线上考生18名(一本线上考生共计21名),陕西生源质量明显提高。(本科各省录取分数情况见下表)
2014年本科各省分数情况统计表
序号 |
地区 |
理工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省控线 |
分数差 |
1 |
北京 |
542 |
477 |
493.2 |
495 |
-18[1] |
2 |
河北 |
573 |
565 |
568.3 |
503 |
62 |
3 |
山西 |
531 |
503 |
508.4 |
462 |
41 |
4 |
辽宁 |
500 |
465 |
482.9 |
450 |
15 |
5 |
黑龙江 |
519 |
485 |
497.5 |
414 |
71 |
6 |
江苏 |
333 |
318 |
323.5 |
312 |
6 |
7 |
浙江 |
487.8 |
468 |
476.7 |
420 |
48 |
序号 |
地区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省控线 |
分数差 |
8 |
安徽 |
488 |
476 |
480.3 |
438 |
38 |
9 |
山东 |
565 |
535 |
547.0 |
489 |
46 |
10 |
河南 |
540 |
522 |
531.0 |
476 |
46 |
11 |
湖北 |
523 |
494 |
502.0 |
471 |
23 |
12 |
广东 |
539.9 |
516.9 |
523.9 |
504 |
12.9 |
13 |
重庆 |
506 |
456 |
481.0 |
455 |
1 |
14 |
四川 |
523 |
485 |
506.1 |
475 |
10 |
15 |
陕西 |
524 |
472 |
480.2 |
452 |
20 |
521 |
457 |
473.3 |
452 |
5[2] |
16 |
甘肃 |
505 |
490 |
496.2 |
459 |
31 |
17 |
新疆 |
476 |
458 |
465.9 |
405 |
53 |
从录取专业情况看,2014年在陕14个专业中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5个专业录取最低分超出二本省控线25分以上,平均分在480分-497分之间,是航空特色鲜明、传统老牌专业,与考生的一志愿报考率成正比,报考人数较多(飞行器动力工程一志愿报考率高达770%),生源质量较其它专业高。其它专业录取最低分在二本线上20-24分,平均分在474-480分之间,专业间生源质量较均衡。各专业合计平均分为480.2分,与往年相比,减少与一本省控线的分数距离,生源质量整体有所提高。(陕西各专业录取分数情况见下表。)
2014年本科各专业成绩情况统计表
序号 |
专业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省控线 |
分数差 |
1 |
机械电子工程(中德合作办学) |
521 |
457 |
473.3 |
452 |
5 |
2 |
飞行器动力工程 |
517 |
491 |
497.2 |
452 |
39 |
3 |
机械电子工程 |
511 |
480 |
483.9 |
452 |
28 |
4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510 |
481 |
491.8 |
452 |
29 |
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01 |
481 |
485.4 |
452 |
29 |
6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492 |
475 |
480 |
452 |
23 |
7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87 |
474 |
476.7 |
452 |
22 |
8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94 |
474 |
478.2 |
452 |
22 |
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03 |
477 |
481.4 |
452 |
25 |
10 |
自动化 |
492 |
474 |
476.5 |
452 |
22 |
11 |
汽车服务工程 |
492 |
473 |
476.3 |
452 |
21 |
12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483 |
473 |
474.5 |
452 |
21 |
13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93 |
474 |
477.6 |
452 |
22 |
1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95 |
472 |
475.6 |
452 |
20 |
15 |
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方向) |
524 |
475 |
481.2 |
452 |
23 |
16 |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 |
498 |
472 |
479 |
452 |
20 |
17 |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管理方向) |
497 |
473 |
477.3 |
452 |
21 |
18 |
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方向) |
495 |
474 |
480.1 |
452 |
22 |
普通类专业合计 |
524 |
472 |
480.2 |
452 |
20 |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生师比
学校现有教职工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96人,外聘教师177人,生师比达到19.89。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有43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62.2%;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21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0.2%。35岁及以下有33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47.99%;36-55岁的有30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43.68%;56岁及以上5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8.33%。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师中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人,6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学会担任职务。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和规范人才培训及引进机制,制定了《西安航空学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2014年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教师64名,资助13名在职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名青年骨干教师接受国内访问,19名教师参加教育部教师网络在线培训,对64名新进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27名教师参加了暑期企业实践锻炼,推荐1名教师申报省级教学名师并获批。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学校对承担本科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的资格有明确规定,须获得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具备讲师以上职称;对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实行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制;在课程开课前,须经过课程研讨,课程试讲、教案检查等环节后方可承担授课任务。现有7名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均承担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2014年共有414人次教师承担133个班级的本科课堂教学任务,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职称的教师125人次。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积极筹措办学经费,多渠道争取资金来源,本着勤俭办学、厉行节约、保障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逐年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力度,优先保证本科教学工作。2014年教学经费投入6009.48万元,教学专项经费投入1028.15.97万元,实验实习经费投入1317.10万元,年生均教育事业支出18584.51元。
(四)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学校不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建有高建群文学艺术馆、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舞蹈排练厅、校史馆、航空馆等设施。总占地面积771865平方米。教学用房面积25.2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3.1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8.8平方米。共有各类教室243间,座位数17244个,其中多媒体教室117间,座位数11440个;语音教室10个,座位数610个。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计算机3430台(件、套),每百学生配计算机23台,每位专职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1台,教学用计算机完好率达到97.6%,很好地满足了教学需要。
图书馆现有印刷型馆藏文献1127900册,当年新增47400册,生均72.3册。此外,拥有现刊901种,报纸100种,15000GB电子图书,数量达到1182000册。已购电子期刊3971种,拥有“同方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28个不同类型中外文数据库。图书馆馆藏资源种类能够覆盖各学科及专业,基本能够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及学习需求。
图书文献馆藏情况统计
文献类型 |
数量(册、份) |
备注 |
中文图书 |
1104838 |
图书 |
外文图书 |
10890 |
图书 |
中文期刊 |
11852 |
过刊 |
外文期刊 |
320 |
过刊 |
合计 |
1127900 |
|
学校建立了校园门户网站、教务综合管理系统、精品课程系统、移动数字图书馆、网上报告厅、学生资助管理系统、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资源系统、多媒体云桌面系统等,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其中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可进行教学过程安排,包括学期教学任务、课程安排,教室及实验室预约,成绩管理和学分统计,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实现网络化管理与运行,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校发挥新校区地处阎良航空产业基地区位优势,将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专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专业定位上,以航空工业和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大对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战略产业的专业支持力度;在专业布局上,围绕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这一航空产业链优化专业布局,努力形成“以航空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2014年,编制完成了《西安航空学院中期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并新增“机械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中德合作办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航空产业(通航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学校重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确立了“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人才培养要求,通过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全面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突出应用,彰显特色”、“对接需求,优化结构”、“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基本原则下,重新修订了全校所有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
学校高度重视优势特色专业培育,对新设置的专业在课程教学、师资引进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优先予以保障。如鼓励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类研讨活动,积极开展校际交流,不断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
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试点工作,鼓励各专业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实行学科专业“双带头人”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双方互聘师资队伍、共建共享实验实践条件等,努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专业经学校领导支持、教务处组织、机械学院通力配合下,成功获批陕西省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二)课程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课程的建设,制定了课程库管理办法、课程大纲编写规定等文件。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专业教学体系调整,结合学校实际,对各类课程进行了相应改革,大学英语按照学生入学成绩差异进行分级教学,体育课程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实行项目化教学,有效的满足了学生不同需求。
2014-2015学年共开设本科课程235门,实际课程开出率100%,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日志等教学资料规范、齐全,并且课程教学大纲均可通过教学管理系统查阅和下载。学校引入“通识选修课在线学习平台”,引进并开设了《世界建筑史》等20门“通识选修网络课程”,这是我校进行网络选课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丰富了课程资源,也是对我校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学科门类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另外,学校还确定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10门重点建设课程,并对这10门课程进行了检查和评估。
2014年我校《机械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模拟电子技术》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5年我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飞机装配工艺》《通风空调》《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等4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教材建设
学校规范教材选用流程,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教材选报功能,制定了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教材出版、评选与奖励实施办法,教材(专著)出版基金评选细则等相关规定,并划拨教材建设专项经费。
通过制定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明确本科教材选用要求,积极开展教材评价工作,将教材评价列入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其次,通过各种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参与教材建设工作,除积极做好本科教材建设的规划工作外,引导教师编写校内各类实验实习指导书。近三年学校教师主编及参编教材共5部,校内自编教材25本。其中,我校杨勇教授主编的《信号与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荣获陕西省2015年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四)实践教学
学校制定了《西安航空学院实验教学实施细则(试行)》、《西安航空学院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西安航空学院实验室守则(试行)》、《西安航空学院实习教学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建立了以实验、实习、实训为主体,以大学生创新训练、社会实践、学科技能竞赛、第二课堂活动为依托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为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发展的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实践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系统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2014年完成了材料实验研究中心、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15个实验室建设和部分布局调整工作。
学校紧密依托阎良航空产业基地的产业和区位优势,与基地30多家航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具有航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与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校企实习基地协议书;与镇江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协议书;与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促进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师生在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学校充分利用实验室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每学期开设科技创新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专业知识选修科技创新课程。开设《航空航天模型制作班》、《FIRA仿真机器人设计班》《机器人技术班》等科技创新课程累计75门次,并配备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五)教学改革
学校围绕航空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制定了质量工程项目成果奖奖励办法,设立专项经费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围绕重点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教学质量优秀奖、教材出版、教学竞赛奖、学科技能竞赛等多方面鼓励教师做好教学研究和改革。鼓励教师将教学科研前沿知识引入课堂,充实教学内容,部分科研成果已转化到学生毕业设计、综合性实验课程、创新性实验项目或者实验装置开发中,在学生知识增长、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年学校设立25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专门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2015年,我校获批5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另外,“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获批2014年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航空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2014年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航空机械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2015年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五、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制度、经费以及实施条件上给予保障和支持,一方面积极举办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层次各种类别的创新创业活动。
(一)以学科竞赛为平台,深化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以大学生竞赛为抓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更好的推进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开展。制定了《西安航空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学校对每年的大学生竞赛项目统一进行规划,由教学副校长主管,教务处负责牵头,各二级学院(部)负责具体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学校、教务处、院系、指导老师的职责,以及经费使用规定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教师、以及二级学院参加、组织大学生竞赛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目标,学校建立了合理的激励机制,针对学生的激励政策包括学分置换和奖励政策;针对教师的激励政策包括教师指导竞赛项目的工作量计算及获奖奖励,在年度评奖、教师晋升职称给予加分政策等。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实践条件建设,为大学生竞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立航模创新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组织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研究和设计创新等。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心,集中展示学科竞赛、大创、课程设计等作品300余件,作品今后将进行常态化展示,这些作品均由我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发、制作,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每年根据参赛级别和人数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到院系用于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航模竞赛赛”“机器人大赛”等各类大学生竞赛,专项经费每年在递增,保证了大学生竞赛项目的顺利开展。2015年累计参加国家、省部级及行业组织的竞赛33项,参赛学生人数达到近3000人,参与指导教师达到200多人,参赛学生、指导老师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最终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20项,其中2015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国家冠军2项,亚军1项,季军4项,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3项,国家三等奖2项;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获国家冠军1项,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2项,国家三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3项。
(二)以大创项目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为竞赛项目实施提供经费、场地和研究保障等支持。学校联合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举办西安航空学院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暨“沣西新城杯”第三届陕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该赛事旨在通过创业项目评审答辩方式,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创业热情,推动青年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校团委、招生就业处举办了由陕西省创业促进会、陕西省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和“第一校园”网共同打造的开放公益创业扶持平台“校园CEO创业训练营”,通过创业沙龙、沙盘推演、主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帮助创业学子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积极推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制定了《西安航空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15年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投入46.8万元,资助项目93项,其中国家级21项,省级42项,校级5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本科教学是立校之本。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学校把建立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并将教学质量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确保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真正实现本科教育从质量内涵上“升本”。
1.质量评价内容全面、方式多样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摸索,制定和完善了各类教学规章制度,涵盖了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各教学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框架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为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加强教学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学校定期对各二级院部教研室开展的教研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2.完善监控系统,保障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健全两级督导体制。为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体制,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办公室并颁布了《西安航空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规定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制,即学校成立小计教学督导组,各教学单位成立二级学院(部)教学督导组,实现督导工作两级管理,两级督导,工作互联、信息互通、经验共享。
完善制度建设。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西安航空学院听课制度》、《督导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督导办主任及督导办工作人员职责》等,同时修订了《西安航空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明确规定了督导专家的听课次数、方式、评价标准等要求。
落实听课制度。《西安航空学院听课制度》规定了各级相关领导干部每月听课的次数及教研室主任和教师的听课次数,并且说明领导干部听课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设施及环境状况,尽可能了解教师、学生对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工作的意见。为了将听课制度落到实处,每个月末由督导办将各单位听课人员《西安航空学院听课卡》收回整理,汇总信息,并将听课意见反馈至相关教学单位。
(二)教学质量监控情况
1.实施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
学校通过各类评教、评学等措施以及期初、期中、期末三种教学检查方式和教学情况反馈、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等环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常态监控。同时制定了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评教方式,以学生评教结果为基础,综合督导专家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等评价意见,对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2014年学生对任课教师所担任的理论课、实验课及实践单开课程教学进行了检查和评价。
2014年教学质量评价汇总表
评价方式 |
合计 |
学生评教(人次) |
96092 |
教师评学(人次) |
3508 |
教师自评(人次) |
865 |
同行评教(人次) |
13091 |
领导评教(人次) |
890 |
2.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常态化
课堂教学检查。2014年,教学督导组两校区听课共计498节次,252人次。教学督导组除了常规随机听课外,每学期都安排重点听课任务。如,2014-2015-1学期,以新教师、兼职教师及晋升职称教师为重点听课对象,督导组对2014年进校的40名新教师及37名兼职教师进行听课,督导听课320人次,被听课教师188人;2014-2015-2学期以开新课、新开课教师为重点听课对象,总计被听课教师191人,督导专家累计听课326人次。
坚持开展期初、期中和期末的教学检查工作。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组织各级部门相关人员对教学秩序、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以及检查性听课等方式,重点检查各项教学准备工作和到位情况;期中检查内容包括: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实施情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效果情况;教学日志、授课教案、学生考勤、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答疑和教师调停课情况;听课制度执行情况;学生学风状况检查和本科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情况等。检查后认真进行总结及反馈。期末检查各教学环节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期末考试情况。每学期均组织督导组进行各类考试的巡考工作,促使监考教师更好地履行了监考职责
加大专项检查力度。2014-2015-2学期,督导组调出2012-2013-2至2014-2015-1连续4个学期全部64套本科课程命题原始试卷128份进行检查,检查重点包括:同期A、B卷命题重复率,与往期相同课程命题分值设定是否合理;2015-2016-1学期,抽调2012-2014级三个年级《工程制图》课程原始试卷8套16份。检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试卷,考试内容符合课程教学大纲,难易程度适中,试卷格式基本规范。督导办对检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落实解决。通过试卷检查,进一步促进考试试卷的规范性,提升命制试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2014-2015-1学期期中检查期间,重点检查《线性代数》、《工程制图》、《电路分析》等10门课程的作业,涉及15位教师、17个班、170余本作业。从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作业书写整齐,教师批改及时,认真、字迹符号清楚,批改次数与教学进度相符。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相关院部并督促落实整改。
(三)教学质量信息及利用
通过教学情况反馈、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以及召开各类座谈会的方式,收集各部门、各类人员反馈的教学基本信息,进行质量监控,并将教学质量信息应用于教师教学评优等事项。
学校实行督导例会制,每两周进行一次。及时将教学检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反馈。定期编印《教学督导简报》,对教学运行状态进行通报。对发现的问题“一事一单”反馈到相关单位,限期解决,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反映问题的专家,教师或学生,形成监控信息传递闭环。一年来,共召开督导例会18次,编印《督导简报》14期。每月给各院(部)班级下发班级教学情况反馈表,定期了解学生对授课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进行反馈与落实。
(四)教学质量改进情况
各种教学质量监控渠道获得的一线教学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反馈给学校领导、学院领导或教师本人,有力促进了学校教学的整改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校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研究解决发现的本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对教学改革与建设等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各教学单位也针对教学质量监控中发现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通过听课、教学研讨、专题活动、教学改革等方式,解决问题,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七、学生学风效果
(一)学生学习风气
学校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生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注重情感教育,寓管理于服务,服务中强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加强学生在早操、早读、课堂考勤、按时归寝、考试及学校重大会议和活动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精神风貌和校风。
学校通过公开课、教师自评、学生问卷参评等形式,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检查。辅导员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到课堂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沟通,对学生进行分类分析和指导,尤其做好“问题学生”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组织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以优良的党风带动积极的学风。
(二)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通过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评教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满意度,2014-2015学年学生评教结果统计中,60-70分的占1.90%;71-80分的占5.12%;81-90分的占17.50%;91-100分的占75.48%。学生学习满意度达到92.98%。
八、特色发展
学校坚持“立足陕西、服务航空、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把握航空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走特色办学之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真正形成航空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为航空产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航空制造、维修、运输、服务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一所航空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以下显著特色:
特色之一:地域特色。学校在西安阎良航空产业基地建设新校区,充分依托航空产业基地的优势,校企共建共享各类资源,这种地域特色已经转化为学科专业优势和学校的办学优势,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各项支持和支撑。
特色之二:人才培养特色。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借助校企合作,校企共享师资、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着力为陕西地方经济建设和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制造业、航空运输业、航空服务业培养有奉献精神、工程应用能力和创业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九、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由于前期学校编制受限,无论是教师岗位还是行政岗位的人员都严重不足,特别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异常困难,缺乏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国内外一流的学术领军人物,从而制约学校在各方面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也导致高层次科研项目、重大科研成果的数量偏少,制约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有效带动学校发展,不能满足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学校虽聘任了一定数量的外聘教师,但外聘教师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是办学经费紧张。学校经费筹措渠道较少,阎良校区建设资金压力巨大,办学经费和实现办学目标之需还有较大差距,导致学校发展受到制约。学校升本以来,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国内外进修交流等,加速学校本科院校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经费明显不足。
三是学科专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学校本科专业数量偏少,学科专业群还在逐步形成之中,专业群与学科间的支撑力度还不够。现有的本科专业均属于新办专业,各专业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设立师资队伍培训建设基金,逐年加大师资队伍培训经费投入;重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关心青年教师成长;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师资队伍管理的新机制。强化教师实践性训练,鼓励教师参与工程技术;强化学术梯队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打破专业局限,加强教学、科研和实践等方面的跨学科交叉与融合。
二是拓宽筹资融资渠道,保障学校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是积极自筹资金,二是争取政府专项资金,三是争取行业支持。开展教育培训,扩大教学、产业收入;开源节流,压缩行政及其他非教学支出。
三是拓宽校企合作领域,扩大对外交流范围。继续推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的领域,探索校企合作办专业,建立校企互动双赢、全程长效的合作教育体制和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互派访问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活动。积极争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进一步加大国际合作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申请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并以各种形式出国学习与交流。创造条件吸引和聘任一定数量优秀境外教师从事语言和专业教学。
西安航空学院
2015年12月15日